Search


[20180512 ‧ Myanmar ‧ 熱季緬甸]
 
從緬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[20180512 ‧ Myanmar ‧ 熱季緬甸]
 
從緬甸回來了,歷經兩個禮拜以來每天中午逼近攝氏40度的高溫蒸烤,頓時覺得台灣好涼爽。
 
回來無縫接軌上班,很多人遇到我,第一句話就問「緬甸好玩嗎?」對我個人而言,緬甸是個有點難用「好玩」來形容的國度,我對日復一日的佛塔、佛像、寺院、修道院(Monastery)沒那麼有愛,過高的氣溫讓我喪失食慾,也對向來最感興味的路邊攤敬而遠之。在歐美背包客眼中驚奇不斷的大片水田與滿山連綿綠意,都是我熟悉的亞洲地景。
 
但我喜歡緬甸,喜歡那種彷彿時光倒流40年,不甚便利但人情濃厚的生活感。
 
旅行的兩周,我花了很多時間在「等待」,等待日出,等待日落,等待pickup truck坐滿,等待火車通車,等待打結的市區交通緩緩拆解,等待雨停。
 
等待的時間,我坐在堅硬的藍色塑膠椅上,望著頭頂水果小吃的商販在鐵軌間來去;坐在茶舖裡看著忘記帶傘的人們疾步跑過舖到一半的馬路,腳下濺起朵朵泥花;壓縮在明明12人座卻填滿20人的小巴裡祈求拜託別再塞車了;背貼著仍有烈日餘溫的佛塔磚石,看暮色在天邊慢慢收攏,頭頂亮起星星。
 
大小圈圈交纏的緬文艱澀難解,沒有時間表的漫無止盡等待總夾雜著困惑,就算語言不通,善解人意的緬甸人仍讀懂了旅人的心(還是我臉上就大大寫著「我很疑惑」?)總有人細細為我一站站數算,用大大的笑容提醒我該下車;當我與友人在龐大的仰光長途客運站中尋找回市區的公車,一位大叔要暈頭轉向的我們跨上他的機車,三貼載我們直達36號公車前;一位阿婆在長達6小時劇烈搖晃的火車上遞來一罐飄著中藥清香的藥粉,比手畫腳示意如何使用,用以紓解暈車的不適。
 
雖然不可能以純樸形容觀光區開價離譜,話術如全球連鎖般千篇一律,甚至在身後緊追不休的小販與掮客,但相對多數緬甸人的善意,這點不快也被稀釋了。
 
後來愈來愈少舉起相機,太難把活生生的情意凝固在照片裡,不如用雙眼記憶。
 
---
兩周很短,我也僅僅待在仰光-茵萊湖-曼德勒-蒲甘這所謂的「觀光安全區域」,離真正議題所在的緬孟、中緬與金三角邊界太過遙遠。羅興亞難民爭議、緬甸長年纏綿的毒品問題、今日的翁山蘇姬與NLD,在語言隔閡下,也僅能觸及極為表面的皮毛。但還有太多不必靠言語就能領會的事,離開前一天走在仰光街頭,新開幕的巨大shopping mall門口竄出好涼的冷氣,閃著LED燈光的天橋跨越馬路,直達對面殖民時期建就的翁山市場。肩挑扁擔的賣菜小販從shopping mall門口經過,背景是大大的COACH店招,時光在此又順流來到現代,好似這裡有個蟲洞,暴力扯住40年前的昔與40年後的今,將兩者縫合在一起。
 
傍晚逛進街邊書店買書,正用OPPO手機滑臉書的老闆篤定地說,妳下次再來,緬甸肯定不一樣了,肯定要更好的。我點點頭,慶幸自己身處這個劇變中的國度,在此時此刻。
 
---
還有很多照片背後的故事想說!大家敬請期待XD 第一篇來寫篇實用文,說說熱季緬甸的必備裝備好了。
 
 

Follow me on IG: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ferretworldwalking/


Tags:

About author
I cannot rest from travel; I will drink Life to the lees. All times I have enjoyed Greatly, have suffered greatly, both with those That loved me, and alone. IG 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ferretworldwalking/
View all posts